给家人的一封绝望的遗书 心里压抑崩溃想死句子第4部分, 是选择成为那个永远站在她身后,让她倍感自信和有安全感的人,还是做那个她一想起来就觉得自己没有用,永远都想排斥的人?
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:
深以为然!
一个14岁的孩子,宁愿选择以这样悲惨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,也不愿意再面对父母常年的羞辱,贬低,谩骂,暴打和嘲讽。
这样的不幸,它带给我们的,除了悲痛与惋惜,更多的,是反思与自省。
女孩在遗书里说,自己不敢面对“语文60多分,数学70多分,英语80多分”,因为这样的成绩,离父母的要求实在太远了。
而父母喜欢的,是“完美女儿”和“满分的我”。
不可否认,在每一位父母的心里,始终都住着这三个字:高期待!
父母这样的想法,我固然能够理解。
毕竟,每天起早贪黑地为孩子忙前忙后,只期待他们考个好成绩,可倘若孩子真的没考好,心里的落差自然会很大。
但要知道,不是每一个孩子,都有能力去满足父母的这种期待。
如果可以,孩子又何尝不想考高分呢?
更何况,父母所期待的孩子的人生,并不一定是孩子自己想要的。
著名诗人纪伯伦说:
是的,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他们有自己的思想,自己的追求,自己的价值判断。
如果我们一味地把自己的愿望和期待强加在孩子身上,相当于我们在替孩子过着原本属于他们的人生。
说的不错赞一下!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