邻里的都知道,长安邻里有个小县城,县里有位先生,唤作杜甫,有才气会写诗也写得一手好字,脾气看上去挺严肃吓人实际上却是温和受礼,关键的是他让家里穷的小孩们都到他屋里上课,不收一份钱。看到这总有人要问,这杜甫家是不是有钱了无聊的没事干啊,其实杜先生倒真不是不是有钱人。每天早晨都有人见穿着洗的发白的衣服的杜先生起身去市里,
赶到中午回来,手里就带着带出去的笔墨纸砚,也没见他带些其他的回来。到了下午又是让小孩们来上课,也不嫌她们吵,虽然上课是异常的严肃,和小孩子们却关系非常好。邻里的大婶们都觉得杜甫是个好人,看他每天早起劳累也怪心酸的,瘦瘦的身板看起来也没几两肉,总是感激的送点东西过去。但凡有个读书的,出了头就能名满天下,
再不济的也能过的比他这样强,但他就是守着不走。 原因也就是那样,杜甫想要做官,不是什么大官,却只想为国家为劳苦人民做点什么,肯定也有人笑他,觉得他说话太假太场面,可他仍是不在意的。唯一能伤他的也只有科举,来回考却来回落,一颗心被磨得坑坑洼洼,但就是不肯屈服,仍是能再昂起,虽苦难,却知其苦受其苦,知此苦难而更踊跃。
这样来回就耗了十年。十二岁离了家,漫游各地,看遍山川,渡尽江河,辗转于长安,十年一名仍未得,算是灰了心。杜先生回了家收拾了破烂的衣裳和珍爱的笔墨,一挽衣袖就要上路。 十八里邑人相送,十年长安终成灰。 从此,便只做杜甫罢,二十岁离家的青年志士,三十三岁从长安来的志士。
说的不错赞一下!()